——任沙/文
阅读提示:偏方如何起作用?一定是药物作用,是药三分*,正规医学不承认,你怎么就敢用?过去国人用偏方是因为缺医少药,是因为没办法,现在,真没必要:你用的这个药物也许几十块医药费就够了!
看了视频再看本文:
这个悲剧,再次给家长提个醒,孩子生病,老老实实去诊所,去医院,找专业大夫:任何偏方不要用在孩子身上。
这应该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报道:
家住南阳的小女孩文文,今年11岁,漂亮可爱。年1月,文文回家后口渴,喝了一碗妈妈泡的山豆根水(约50克山豆根)。妈妈听信一个偏方:喝山豆根煮的水效果好。让其母亲后悔一辈子的惨剧出现了:文文很快口角紧闭,头晕,呕吐……医院检查结果是中*性脑病:正常人,饮用6克以上的山豆根水就会出现中*。
文文因为量大,脑损伤严重,基底节区严重受损,治疗难度可想而知。
生病前生病后
四处求医的结果是:文文清醒了,但是肢体和语言能力不如三个月的婴儿。目前能够站起来两分钟。但是,这辈子,基本可以预见:被亲妈毁了,或者说被亲妈相信的偏方毁了。
亲妈也很委屈:我之前因为嗓子痛,自己煮水喝过,没想女儿误喝后会这么严重。
中药专家的解释是:在处方中,山豆根一般控制在6克以内,超过这个量会出现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后可以恢复较好,但是严重的会造成脑干、小脑、基底节及大脑皮层病变,就像文文这样,一辈子可能就毁了。
对于偏方,国人一直情有独钟,随便一个年龄稍微大的人都能说出一两个,自己也用过,信誓旦旦的告诉你谁用了效果如何如何。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偏方,才能正视:所谓偏方,大多指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上市出售,或不是正统的药方,其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民间偏方"的一大特点是其疗效的不确定性,其疗效应人而异。注意里面几个词,1不见历代医学典籍,也就是说,真正的医学人根本不承认,真正的医学人,根本不会用。2.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上市,安全没法保证。3.效果因人而异,那也就是说不稳定。
偏方流行,是因为过去缺医少药,看病等不方便,一般的病也看不起,目前,很多偏方,即使花钱去正规药店买药,也用不了多少钱,根本没必要冒险。比如这个案例里说的嗓子痛,去药店买药能花元吗?
其次,要有一个基本的医学常识:服药治病,并不仅仅是把病治好,更要控制副作用。比如一个人天热口渴了,要不要饮鸩止渴?是选择饮鸩还是喝路边河沟的脏水,还是喝自己的尿?正常人一定不会选择饮鸩。凡是有人告诉你,你管它是啥,治好病不就行了。这种人要么是真蠢,要么就是骗子。除非癌症晚期,正规医学没一点办法了,不然没必要选择偏方。你选择的偏方不值几十元,干嘛要冒险?
最后,坚决不要给孩子用偏方。孩子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用药的量,用哪类药,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要想当然认为大人吃了没事,他也没事。查一下数据: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正规药物用药不当尚且如此,何况说不清的偏方使用不当?不要给孩子用任何偏方,孩子生病不要求助任何没有行医资质的人。
本文出来之后,一定有不少反对的评论,我的评价是:要么是真蠢,要么是真坏!
医院专家共同打造,总顾问梁宝松教授,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本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立足河南,宣传科普,提供咨询,推荐专家,优先就诊。
您找不到的专家,我们帮您联系。
中原医生受邀入住今日头条客户端,连续两年,年和年位列全国健康类前十强,河南健康类第一,单平台点击量过亿。
年开始,重点打造中原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