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有泡花茶喝的习惯。药食同源的金银花因具有清热解*、疏散风热的作用,因而也成为不少人“养生杯”中的选择。人们喜爱金银花,不只是因为它名字好听,花色好看,气味芳香,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药用价值。
名称由来
金银花被称为“夏季第一花”,又名忍冬花(《新修本草》)、银花(《温病条辨》)、鹭鸶花(《植物名实图考》)、双花等。三月开花,五月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新旧相参、*白相映,故称金银花。因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双花”、“鸳鸯藤”之称。又因其入冬老叶枯落,叶腋再簇生新叶,经冬不凋,因此被称为“忍冬”。
植物基源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主产于河南、山东。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明·陈嘉谟·撰《本草蒙筌》收采按时月:
草木根梢,收采惟宜秋末、春初。春初则津润始萌,未充枝叶;秋末则气汁下降,悉归本根。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迟,尤尽善也。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非为虚文,并各遵依,勿恣孟浪。
性味功效
性味: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疏散风热。适用于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热*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临床应用
1、痈肿疔疮,喉痹,丹*
本品甘寒,清热解*,消散痈肿力强,为治热*疮痛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热*壅盛之外疡内痈,喉痹,丹*。
治疮痈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煎服,并用药渣外敷患处;
亦可与当归、赤芍、白芷等配伍,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治疔疮肿*,坚硬根深者,常与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如五味消*饮(《医宗金鉴》);
治肠痛腹痛,常与当归、地榆、玄参等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
治肺痈咳吐脓血,常与鱼腥草、芦根、薏苡仁等清肺排脓药配伍。治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山豆根、马勃等解*利咽药同用;
治血热*盛,丹*红肿者,可与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等配伍。
2、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本品甘寒质轻,芳香疏透,既能清热解*,又能疏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治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治温病气分热盛壮热烦渴,可与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同用;
本品与生地*、玄参等清热凉血药配伍,可治热入营分,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治热入血分,高热神昏,斑疹吐衄等,常与连翘、生地*等配伍,如神犀丹(《温热经纬》);
且本品兼能清解暑热,煎汤代茶饮,或用金银花露,或与鲜扁豆花、鲜荷叶等同用,治外感暑热,如清络饮《《温病条辨》)。
3、热*血痢
本品性寒,有清热解*,凉血止痢之效,故可用治热*痢疾,下痢脓血,单用浓煎服,或与*连、*芩、白头翁等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用法用量
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来源:广东中医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