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张灯结彩团团圆圆
LanternFestival
来来来!南北文化差异来咯!大家正月十五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呢?
作为南方人的小编,一直觉得元宵和汤圆没啥区别,直到吃过了北方的元宵才突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南方汤圆是包出来的,而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先做皮,再把馅包进去,口感软糯顺滑。
元宵则是先做出馅,把馅放在簸箕中滚动,面粉与水层层叠加,最终制成的元宵口感劲道,同样体积更多料。
元宵与水叠泛丸
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其实制作口咽清丸的水叠泛丸技艺就和北方小伙伴制作元宵的方法很相似。
先起质地细小的丸模,再一层药粉一层粘合液叠到药丸上面,这些方法对于一个成熟的老药工来说都不是问题,那泛丸技艺为何还能入选国家非遗传承技艺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非遗技艺——水叠泛丸后面的艰辛故事。
推陈出新
昆中药口咽清丸,又称阮氏上清丸,由儿茶、马槟榔、薄荷、乌梅肉、硼砂、诃子、山豆根、冰片、甘草等9味中药材组成。最早制售于清康熙年间,据《云南省志·医药志》记载:清代和民国时期,在私人作坊中,阮氏上清丸的制法为“诃子山豆根煎水为丸”。儿茶等药用碾槽碾细,用诃子山豆根煎煮为煎液,簸箕叠丸,边叠边洒煎液,叠滚成绿豆大小的丸粒(是不是和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像呢?)。
对于叠丸技术熟练的老师傅来说,把持药粉和药液的比例,细心观察药粉的融合情况,制出比例均匀的药丸,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单纯依靠人力制作出来的药品数量无疑是有限的。公司合营后,口咽清丸进入大规模生产,叠丸的工具也从簸箕变成了直径两米的包衣锅,但是传统的煎煮液泛丸无法适用于机器,药工们不得不摒弃水煎煮液叠丸的方法,以凉白开代替,但慢慢发现直接用水起模药粉也容易结块,不易起模,药品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为解决传统制作工艺的缺陷,昆中药工人张元昆利用周末时间,在没有技术科和质量科的支持下,用不同浓度乙醇代替水,在叠丸车间做小试,经过反复试验与改进,终于摸索出来符合技术质量要求,表面光滑的丸粒,大家现在看到的口咽清一粒粒光滑的小药丸便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诞生的。
传承
张元昆女士,作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传承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工作积极肯干,做出了显著成绩。年7月,荣获昆明市妇女联合会颁发的“三八红旗手”奖状。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张元昆女士在采访中感叹道:“做药,要大胆的亲自操作,体会其中奥妙与感觉。“
昆中药优化后的口咽清丸制法——水叠泛丸技艺,年载入中国药典,制法为:以上九味,冰片、硼砂分别研细,其余儿茶等七味粉碎成细粉,加入硼砂,冰片细粉,混匀,用适量乙醇泛丸,干燥,制成水丸g,上衣,打光,即得。
口
咽
清
口咽清丸年祖传秘方,年经典传承,千年傣药瑰宝。独立包装,便于携带,剂量明确,便于服用。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津液不足,口舌干燥,疗效快,效果好。
清热降火,生津止渴,认准昆中药口咽清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