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录扬州中医世家耿鉴庭医师的家传方,治疗慢性喉炎,声音嘶哑,以及声带息肉与结节。
西月石1g海浮石10g安南子10g诃子肉10g桔梗6g枇杷叶12g甘草6g
用法:水煎,徐徐服。
方解:此方以西月石(硼砂)为主,除疾去胬(息肉)。《本草徵要》说它能“退障、开昏、除胬肉,消痰止嗽且生津”,确是事实。但仅能用1g,万不能多用。海浮石,安南子(胖大海)为辅,协助主药清肺、清音、祛疾。诃子肉、桔梗为佐,前者敛肺清音,后者清咽喉祛痰。枇杷叶、甘草为使,润肺、和中化痰,合之可总收清化痰热之效。痰热既去,则声音可清,息肉、结节可除。
此是从诃子清音汤加减而成。其妙在于胖大海、诃子并用,一滑一涩,一开一合,尚可在分量方面,有所改变。如便秘,即多用胖大海,少用诃子。如便溏,则多用诃子少用胖大海。
加减法:若因多语伤气而得,可加玉竹、沙参,以养肺气。若呛咳,可加甜杏仁,蚕蚀后之桑叶络。若脘闷而痛,可加木蝴蝶。若显肺阴虚之象,可加天冬。若肾气不充,而有出血现象者,可加血余炭。
上方可连用14剂,服两日停一日。若息肉不除,可加山豆根、山慈菇。
例如:某女,两个月前因为突然失声,医院检查发现声带小结,医生给予巴特日七味丸,清热散结胶囊,咽立爽口含滴丸,服用后减轻,后因为家中有事,用嗓过度,再次出现音哑,夜间干咳,稍微有点口渴,舌淡红苔薄白。检查如下
病人有口渴,属于阴虚,于原方中加沙参、玉竹,三付
二诊:咳嗽减少,仍有咽干,咽部乏力,高音和低音不能发声,大便稍稀,此为病人肺气不足,于原方中加用补中益气汤三付
三诊:咽部乏力减轻,稍有咽干,效不更方,二诊方加减进退共计14付后,自觉声音恢复,咽部不适消失。复查喉镜如下
王长志喜欢就赞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