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重量级表彰:
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组织部被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考核表彰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同年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机关八支部获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组织”,学校帮扶的卡蒲毛南族乡3次被州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组织”“先进集体”,1次被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组织”;??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委获州委表彰“黔南州脱贫攻坚先进*组织”;??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委被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组织”??……
多次荣获省州重量级表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做了什么?
??“答案就是,我们学校创新实施的‘校农结合’帮扶模式,学院师生把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论文写在了大地上。”7月14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委书记杨未笑着告诉记者。
??“校农结合”源于我省的帮扶*策。
卡蒲毛南族乡产业园泡菜厂一角
为落实*中央全面建成小康重大战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简称“黔南师院”)*委按照省州定点帮扶安排,从年开始,分别定点帮扶省安排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新关和摆卡2个一类贫困村,州安排的平塘塘边新建、新风、塘泥3个贫困村,先后派出9名驻村帮扶干部。
帮扶过程中,该院*委按照省委“五步工作法”和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带领全校各级*组织、广大*员及教职工,以*建帮扶为引领,深挖高校优势与贫困乡村“三农”需求结合,以消费助力产业发展脱贫为突破,开创定点采购、产业培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的“校农结合”新模式并不断发展提质升级,形成*建引领、消费助力、志智双扶、大地论文、希望圆梦、扎根山区“1+5”校农结合新格局,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农结合”长效机制。
“校农结合”为当地带来了什么?首先,带来的就是好支部。??据介绍,“校农结合”以结对帮扶村*支部、贫困*员为着力点,认真写好“帮带建”。学校将23个*组织与帮扶村*支部联合共建、与贫困*员实行“1+1”结对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为帮扶困难*员户、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多个,帮助所有帮扶贫困户短期内实现人均年收入元以上,达到脱贫标准。
??有了强健的*支部,还需要发展合适的产业。
6月8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周骏宏教授在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钛白粉生产现场调研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长石云辉介绍,“校农结合”还有一个主要的帮扶内容就是消费助力,从解决农产品销售到壮大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学校积极创新“配额换订单”方式,加强与县级“校农结合”营养餐公司合作,将学校食堂、教职工家庭消费“打包”给流通企业供应,换取流通企业到学校指定的贫困村采购产品,既解决了学校直购贫困村农产品成本问题,又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卖难”问题,更提升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的积极性,一举多赢。
??在平塘县卡蒲乡新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承品,在村民蓝莓滞销之际,充分利用“校农结合”消费扶贫方式组织学校干部职工积极购买,今年直接帮助卡蒲乡亮寨村42户果农销售蓝莓斤,实现农户创收5万余元,还为新关村蔬菜基地销售白菜10余斤,创收元;新建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学义、驻村干部孟钦武积极组织全校教职工采购“塘边五谷优养鸡蛋”3万余元,帮助销售当地蜂糖李余斤,实现种植户户均增收0元以上。
黔南师院驻村干部走访贫困户
??同时,建立“互联网+”线上线下直销,建成“校农结合”10个专区网上商城、“乡厂校店”农特产品体验中心、“校农结合”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大学生免费代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数据显示,仅年,学校就采购农产品.61万元,其中省内贫困地区农产品.41万元,占比84%,采购金额和占比分别比年增7.7倍,增加了10个百分点,带动平塘贫困户人人均增收1元。??学校通过不断解决帮扶村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催生出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多产业发展。如今,在新关村,陕西杨凌金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康之源民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塘县达康农业旅游、平塘县天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平塘县校农对接供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入驻,共流转土地亩种植珠子椒、香茅草、皇竹草等,同时创建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共实现土地流转资金48.5万元,惠及全村户贫困户以及其他农户。??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志智双扶,让思想扶贫与技术帮扶并举。??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学院通过在帮扶乡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实用技能培训中心”对困难群众进行志智双扶。立足破解贫困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成本高的突出问题,积极邀请省内外科技专家多次到帮扶乡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积极组织生产大户进行产业培训,强调产业长久支撑,理顺产业发展思路,培养一批能带动致富的农村经纪人。
年5月10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帮扶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董亥村中药材山豆根产业的第一批优质种苗8万余株运抵董亥村。
数据显示,自年以来,学院共完成各种培训近人次。卡蒲新关、摆卡邀请贵州省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老师带领专家团队,多次到定点帮扶的卡蒲乡现场开展培训多人次,指导建立高标准规范化蔬菜亩,引入西安杨凌现代农业企业等带动全乡“校农结合”蔬菜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大批师生走进帮扶地,把科研论文写在科技扶贫田地间,学院还领办学校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扎根山区,培养服务民族地区生力*。数据显示,、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其中70%左右学生自愿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委书记杨未发布乡村振兴计划
??7月14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发布“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要点。??杨未表示,学院将从产业振兴深入实施稳产兴业行动、人才振兴深入实施教育帮扶行动、文化振兴深入实施文明提升行动、生态振兴深入实施绿色美化行动、组织振兴深入实施*建强基行动等5大方面发力乡村振兴。
来源
天眼新闻
编辑
李玥玥
校审
周道来
审核
吴永砾
监制
罗璇
支持黔南教育,请点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