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入药历史悠久,如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它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中草药,有清热解*、祛痰止咳、脘腹等功效。
《神农本草经》中将其称为“美草”,列为药之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诸药中甘草为君”。古人发现甘草是解*良药,治七十二种乳石*,解一千二百草木*,调和众药有功,有“国老”之号。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
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因此也有“十方九甘”的说法。
甘草除了可以调和诸药以外,自身的药效也不小,不信来看看!
甘草最常用的功效是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物*性、烈性。
缓解随更年期症状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甘草有广泛的医疗功效其最常见的用途包括减轻呼吸困难,如感冒,喉痛,支气管炎,过敏,甚至肺结核,这是因为它具有祛痰的作用。由于其溶解粘液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咳嗽糖浆中。
抗炎、抗过敏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
抑制胃酸分泌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甘草在中医处方中常常搭配其它中药使用,搭配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功效。
治脾虚、食欲不振:甘草5克、砂仁5克、木香5克、陈皮5克、法半夏10克、*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3克、石菖蒲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将甘草与山豆根按照1:3的比例,共研细粉,搅拌均匀。每次服0.3~0.6克,每日3~4次。
治婴幼儿便秘:生甘草2~3克,放入15~20毫升水中泡服,每日1次,一般7~15日可愈。
提醒
甘草不属于药食两用的范围,过量服用会出现荨麻疹、哮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水肿、正在使用激素的患者均不宜服用。
此外,甘草与海藻、甘遂、大戟、芫花相反,临床组方时需要注意,切不可同时使用。
?文章内容素材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2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