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饮膏:冬瓜仁15克,苇茎15克,杏仁10克,炙麻*9克,甘草6克,前胡10克,百部10克,浙贝10克,瓜蒌15克,炙杷叶10克,双花12克,公英15克。
咳喘膏:细辛3克,白芥子5克,麻*9克,杏仁10克,沉香5克,胆南星6克,川贝10克,白前10克,白果9克,双花12克,连翘10克,仙鹤草12克,紫菀10克,苏子10克,五味子10克。
主治功效:宣肺、清热、止咳、化痰、平喘、纳气。
主治咳嗽,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呈白稀或黏及*黏痰,合肺部感染。哮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含咳血痰。肺痈,即肺脓肿。肺痿,病久咳喘,由于肺气不宣,影响至肾,而肾不纳气。肺气肿、早期肺心病等咳喘证。
方解旨要:咳喘病多由脏腑阴阳失调,在正气内虚的情况下,外感六淫,导致肺失肃降而致咳嗽、喘息、痰多等症。
咳喘饮为三拗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先师蒲辅周生前认为肺闭而喘咳,用三拗汤宣肺开闭而止喘。他对咳嗽喘息如肺部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痈等患者,常用千金苇茎汤化裁,他主张以杏仁易桃仁,因有的病人有咯血或咳血丝痰,所以将活血之桃仁去掉。不少患者痰黏不易咯出,所以利湿之薏苡仁也可合用。麻*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假如患者有高血压病,可将麻*改成麻*根,在蒲辅周医案中,有汗出而喘患者,蒲师就用麻*根易麻*,他认为麻*根不但止汗,亦有宣肺平喘之功。杏仁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甘草止咳祛痰,解*清咽,缓和麻*之辛散。冬瓜仁清肺化痰,大有现代医学的消炎作用。苇茎润肺生津,治疗肺痈。前胡、百部、浙贝、瓜蒌、炙杷叶,止咳平喘,清化热痰。双花、公英清热解*,亦起消除气管、肺部等炎症的作用。
临证加减:若发热痰*者,加鱼腥草30克、*芩10克、大青叶15克、连翘10克、胆星6克。
若口渴痰黏者,有阴虚证候,加玉竹15克、天花粉15克、天麦冬各10克。喘重者加沉香粉3克(冲服)、白果9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五味子10克。
咽喉红肿者,加射干10克、牛蒡子10克、*芩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9克。
若恶寒,遇冷咳喘加重,咯白稀寒痰者,加细辛3克、桂枝9克、干姜6克、姜半夏10克。
若咳血或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15克、茅根15克、生侧柏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咳喘饮水煎温服,每日1剂,头煎与二煎共取药汁ml,和匀,分2~3次温服。
按语
咳喘膏在消喘膏基础上化裁,加麻*、苏子、沉香、白果,宣肺、止咳、平喘、降逆。五味子对久喘而肾不纳气者尤宜。胆星清肺化痰,杏仁、川贝、紫菀、白前止咳化痰,宣肺平喘。双花、连翘清热解*,抗菌消炎。仙鹤草不但治咳血,并治久咳。细辛、白芥子、生姜汁均祛寒,对风寒咳喘效佳。不少咳喘患者,如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夜间不能平卧,经贴咳喘膏后,能止咳平喘而安卧,总之,咳喘饮在中医辨证及西医辨病相结合的随证化裁下,不论寒性咳喘或热性咳喘,均有明显效果。
一文整理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