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年6月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其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其实,自从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国科学家们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被世界认可的成果,药用植物的研究空间在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耕耘下,展示出了巨大潜能。今天的节目,我们就要走进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带大家去认识一个全新的药用植物研究。
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南宁,静卧着一座衔山抱水、碧叶遮布的药园,这里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灵药珍草,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罗汉果、两面针、板蓝根,到刀光剑影、见血封喉的断肠草,都在这里绿含凝澈、红吐芬芳。这里就是在物种保存数量和保存面积方面,都位居世界第一的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除了满园的鲜活药用植物,广西药用植物园还以离体、种子、基因、馏分、标本等多种形式,保存着来自全球各地的药用植物,共计种,约占我国药用植物总量的90%,占全世界药用植物的三分之一。
天然药物是我们所有药物最好的来源,随着疾病的改变,我们人类从这些天然药物中去寻找新的药物,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说我们整个意义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守护好每一份种子资源。
如今,广西药用植物园已建成全球最完善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平台,实现药用植物实体多样化保存,截至目前,广西药用植物园已经保存了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离体材料,约占我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量的70%。一旦野外植株濒临灭绝,可以将保存的种子进行培育重新回归自然,让这些宝贵的本草得以续命。
这个种子资源库,对我们国家野生药用植物,或者是濒危药用植物,种子资源的保存和我们未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此一座本草宝库,其实也是多年积累而得。在经历了对药用植物形态和功效认知的1.0时代,深入掌握药用植物化学成分与功效的2.0时代,利用基因技术解析和定位药用植物有效性的3.0时代,现在,这个药用植物王国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4.0时代。
由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广西药用植物园、北京计算中心、华大基因等单位共同发起的“药用植物4.0计划”,将共建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推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关联数据的转化应用,建成全球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最多、信息最全、具有国际领先科研水平的药用植物资源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搭建药用植物育种平台和精准药效筛选平台,实现快速繁育高产、高效、稳定的优质品种,使药用植物研究实现标准化、精准化。目前,广西药用植物园已经建成万种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
这种广豆根,又叫山豆根,是广西道地药材中的一种,生长在岩石缝中,成活率低,经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基因研究,发现它的根部某些成分对于治疗鼻咽癌有明显效果。
我们课题组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解析了生物碱合成的一个代谢通路,获得了调控生物碱合成的关键基因,现在我们已经是将它的生物碱合成提高了3倍左右,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提高10倍左右。
“药用植物4.0时代”意味着通过基因测序和大数据技术,对药用植物的遗传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永久保存和持续挖掘,掌握药用植物、物种与药效之间的作用机制,为药物有效成分的生产方式带来质的飞跃,实现定向育种、精准栽培。
年,广西药用植物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药用植物园也将通过“药用植物4.0计划”,搭建完成全世界最庞大丰富的药用植物育种平台和精准药效筛选平台,为打造广西千亿元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服务。目前,广西药用植物园已与玉林市合作共建中国南药园,完成了占地40亩的南药种苗生产中心建设,年产组培苗可达万株;初步建立南药药材生产基地,已种植药材78个品种共亩。
下一步就是想把我们的数据库加上区块链,让更多的研究者,更多的研究单位,更多有兴趣的人加入我们这个数据链中来,使我们的数据链更活,更鲜,更先进,更有效,更能够让大家使用,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药用植物研究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科技互动广西药用植物园的4.0计划,对于药用植物产业化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促进,为药用植物以及中医药领域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未来。本期节目科技观察员就将带您走进广西药用植物园的生态实验室,近距离感受这个梦幻的本草宝库。
更多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