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莎豆的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油莎豆茎叶丛生、分蘖力极强、茎三梭形,由叶片包裹而成,植株高可达cm左右。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平均长度65.0cm,宽度0.5cm,呈剑状,叶片表面覆盖角质层面比较坚硬。地下茎呈匍匐状水平斜向伸长,一部分长出地面形成分枝,另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块茎,每蔸可达~粒。块茎呈椭圆形,长1~2cm,直径0.7~2.0cm,块茎形成初期为白色,成熟后为*褐色。块茎顶端具有芽点1~3个。油莎豆植株具节和鳞片,芽端鳞片细密,块茎表面有短的线形不定根。根为须根系,垂直分布于土层中。少数植株开花,苞片长于花序,花长于主茎顶端,花两性,*白色,为穗状花序,呈圆柱形或稍扁平且水平叉开,每穗具8~30朵花。生育期~天。
1.2适应性
油莎豆适应性广,除低洼积水地外,红壤、*壤、沙质壤土、山坡丘陵、房前屋后,能种植花生的土壤均可种植,尤以疏松的沙质土壤更佳。
1.3抗逆性
油莎豆系由野生品种驯化而变为家种,其原产地为沙漠干旱地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耐高温、耐瘠、耐盐碱、抗旱、耐涝等特点,易种好管,基本上不发生病害。但油莎豆虽然有很强的耐涝能力,但不能长期积水,虽然抗旱,但过旱也会降低产量。
2栽培技术
2.1选地与整地
油莎豆纯作、间作、套种或在林果树下种植均可。以收获果实为目的的最好首选沙质土壤,其次为肥沃疏松土壤中;以收草为目的的,则可因地制宜种植。因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生长快,所以整地
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过磷酸钙60kg,土杂肥kg,耕耙后整成畦带沟宽1.2~1.5m的大畦,畦面要平整。
2.2浸种催芽
用块茎繁殖,播种前选粒大饱满、无病虫为害和机械损伤、老熟一致、长椭圆形的块茎作种。为保证早出苗、出齐苗,播前用45~50℃的温水浸种3~4d,待种子浸透后表面无皱纹时即可捞出,堆放于麻袋或箩筐里进行催芽3~4d,每天用40~45℃温水淋1~2次,使堆温达到30℃左右。若堆温高于40℃时就及时推开
降温,当有一半种子出芽后即播种。
2.3适时播种
油莎豆既可春播种,也可夏播,春播在3月底~4月底播种,因地区差别,可在平均气温达到18℃播种,夏播种在5月中旬。
2.4合理密植
由于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播种时要稀播,一般按行距40~45cm,株距20~30cm刨穴点播,每亩点播~穴,每穴2株,播种深度3cm。也可大垄栽培,行距60cm,株距12~15cm,每亩播种穴左右。播种时每亩可用40%乐斯本乳油mL拌细砂土15~20kg,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以1∶0的比例拌成*土,每亩20~25kg撒施于穴内,以防治地下害虫。
2.5田间管理
油沙豆的田间管理主要是防除杂草。因其根系分布浅,特别是生长的中期,锄草以浅为宜。对于部分深根性杂草,应采取拔除的方法。当植株进入旺长期,叶子封行时应停止除草。油莎豆叶片细长,分蘖力强,肥水过多易造成叶片徒长,土壤肥沃或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生育期内一般不用追肥。若土壤过于贫瘠或基肥施用不足,可视苗情于块茎形成初期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0kg/亩左右,促进结果。油莎豆抗旱能力强,但需水量比较大,在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分蘖期和果实膨大期,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油莎豆基本没有病害,危害茎叶的主要害虫是螟虫,发生初期可用90%敌百虫晶体0倍液喷雾防治。
2.6收获与贮藏
一般在10月份有1/3的地上茎叶枯*时就可开始收获。收获时用人工整株连根拔起,抖在筛子里,筛去泥土,也可用旋耕机翻耕10cm深,把土翻松散,用筛子收获。收获后及时除杂、充分晒干,当块茎含水量在15%以下时贮藏。贮藏期间注意防潮,以免块茎回潮发霉,影响出油率和发芽。
客官,喜欢就
赞了↓↓↓↓↓
《基层农技推广》
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