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东西协作模式在边境县结出硕果,那坡县
TUhjnbcbe - 2025/4/29 17:13:00

南国早报记者张文卉

那坡县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拥有公里长的边境线。

6月23日至24日,“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来到那坡县城厢镇及百南乡,采访边民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那坡县有85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28.18%。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借助东西部协作的帮扶资源,不断做大做强桑蚕、中草药、养牛等产业,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对边民给予针对性扶持,使边疆更加巩固。通过“东西协作”模式,那坡县广大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特色产业得到精准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硕果累累。

经过几年的奋斗,那坡县已脱贫出列49个村户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31%。如今,他们正在作最后的冲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找准那坡所需投入龙岗所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农业产业助脱贫,东西部协作结“硕果”。在那坡县采访,记者眼前所看到的绿植多为桑树,种桑养蚕是这里的传统。距离县城不到3公里的群山中,一片黄色的厂房立在中间,这是那坡县在对接深圳龙岗区对口帮扶工作时引进的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3亿元。

龙岗,地处深圳东部核心区,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经济发达。

年,按照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总体部署,龙岗与那坡签署脱贫攻坚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两地携手助推脱贫攻坚之路。

三年来,相隔千里的两地,通过“东西协作”模式,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携手奔小康”六大任务,找准“那坡所需、龙岗所能”的结合点,为那坡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关键核心。在扶贫协作中,龙岗以产业合作为重,聚焦脱贫增收,突出“造血功能”,推动那坡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

那坡同益新丝绸公司大量收购农户产出的蚕茧,把种桑养蚕这个投资小、产出多、周期短、效益高的传统产业提升为扶贫产业,让更多的当地农民种上桑、养上蚕、出售更多的蚕茧,稳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这只是那坡县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至年,广东财政帮扶那坡县扶贫协作资金2亿多元。其中,年,投入帮扶资金万元进行扶贫桑蚕产业园项目建设,项目主要在城厢镇百林、口角村,德隆乡昂屯村,百都乡坡芽村,百合乡清华村新种桑园、新建桑园道路、建设桑园水肥一体化、建设大蚕房及配套蚕具、建设小蚕共育室等,目前项目已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

口角村位于那坡县城厢镇西南部的大山之间,受自然环境、交通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产业发展滞后,年精准识别时被评为贫困村。而到了年,口角村就全面完成了脱贫指标,贫困发生率降至1.76%,顺利脱贫出列。去年脱贫的村民罗永平表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漫山的桑叶以及蚕房里吐出的“银丝”。

罗永平表示,依靠桑蚕产业,他家这些年年收入近3万元。如今,口角村全村桑园面积达到了亩,成功创建了县级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按照规划,未来将辐射周边农村桑园亩,带动种桑养蚕户超过户,联动发展的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除了桑蚕产业,龙岗将自身发展优势与那坡当地资源禀赋有机融合,投入万元建设那坡·龙岗生态工业园区,同时加强在旅游、服装、玩具、电子等领域产业转移合作,推进“造血”扶贫。“扶贫车间”正是那坡对接龙岗、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注脚。截至目前,龙岗共引导广东辖区内7家企业到那坡投资办厂,引进并援建4个扶贫车间落地那坡,累计实际投入3.亿元,共吸纳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狠抓扶贫产品发展特色产业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弄清楚。在不断的探索中,那坡人的路越走越坚实。

县级“5+2”特色产业为桑蚕、中药材、油茶、猪、鸡+牛、杉木,截至目前,产业覆盖率为96.2%。为实现产业扶贫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那坡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借助帮扶资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在平孟镇念井村领隘屯,农忠兵正在忙着收割今年第一批板蓝根,他也是该村板蓝根种植户大户之一。从年至今,农忠兵家的板蓝根种植面积发展至15亩,按照每两年收割一次,每次收入就有两万多元。这个片区的贫困户尝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带来的香甜滋味——家庭收入增加,走在乡间欢声笑语不断。

那坡是广西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品种有多种,生长着板蓝根、山豆根、草果、杜仲、葛根、黄芪、大黄、猴耳环等50多味野生常用中药材。因独特的喀斯特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资源,年被国家确定为广西大宗地道及濒临稀缺中药材良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年,那坡县投入深圳市龙岗区财政帮扶资金万元,在城厢镇开展板蓝根种植项目,种植面积0亩,项目概算资金总额为万元。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4万亩,年全县中药材共完成销售约4万吨、销售产值0万元,年中药材销售4.8万吨、销售产值万元。

小作物也能成为大产业。那坡县以种植中草药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带动,以加工和流通为发展方向,以构建中草药完整产业链为目标,有力推动中草药产业发展,中草药产业发展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新药方”。

为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那坡县引进康采恩集团、中恒集团等药企,实现种植、加工与销售对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公司带领农户发展中草药种植,引导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中,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收益和务工收入,实施“价高随行就市、价低补偿保护”的保护价收购政策,千方百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实现企业、贫困村、贫困户三方共赢。

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脱贫成效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果为那坡脱贫攻坚带来了强力“外援”,也带来了文明的春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凝聚了力量。

那坡县百省乡那布村地处中越边境一线,生活着壮、苗两个少数民族,既是边境村也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更是国务院实施挂牌督战的个贫困村之一。多年来,边境一线群众居住条件较差,许多人住在四面透风的木板房甚至茅草房里,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借助东西协作帮扶资源,边民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年,深圳市龙岗区聚焦挂牌督战村的突出困难,针对边境少数民族村落生活条件恶劣的现实,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那布村等8个苗族村寨实施旧房改造工程,户边境群众“拎包入住”搬进了新家。同时,结合生态宜居幸福乡村建设,持续推行整屯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灯光照明工程、巷道硬化工程等项目陆续推进,极大改善了边疆群众的居住环境,边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如今,那布村已经更名为“龙岗家园水弄一区”的水弄一社,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整齐划一的灰色小楼,高挂着五星红旗,掩映在青翠的群山中。村民陶志权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全家6口人蜗居在一间灌风漏雨的破瓦房,如今住进了漂亮的两层小楼,一家人各自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房间。

此外,对于少数实在无能力建房的边民贫困户,那坡县引进广东帮扶等社会资金,投入资金.万元,先后建设改造户农户,全县公里边境线上的边民全部住上稳固住房。

除此之外,那坡县委政府还针对边境线的少数民族村寨,在住房、教育、卫生、增收等方面进行扶持,极大地改变了边境村屯贫困落后的面貌。

6月24日,采访团下到百南乡百南村,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陆金荣正召集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人选库”村民,商议下一轮工作。

那坡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益岗位采取“定岗不定人”的模式,激发和调动边民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和巩固脱贫成果。

“一个月我做了4个公益岗位的工作。”那坡县规良村那平屯,距离中越界碑不到3公里,是边境管理区。边民农国福表示,他上个月从公益岗位领到了元,加上边民政策补贴,还有家里的养蚕收入,每个月有0多元的收入。农国福质朴的脸上,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悉,那坡县在全县范围内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开发了“定岗不定人”扶贫公益性岗位个,安排上岗人次,已发放岗位补贴金额.59万元。

稳定的生活,可观的收入,积极向上的心态,带来的是农村面貌的文明巨变。

在那坡县采访,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延边境公路两侧的村庄,小洋房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生机勃勃,这是那坡县创建“百里文明边境线”的生动印记。

目前,该县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自治区文明城市”的创建迎检工作。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起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市民共建共享文明实践的新机制新平台,组建25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共建文明城市。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西协作模式在边境县结出硕果,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