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拂面,山村披绿,遍地花开。3月19日,紫云自治县火花镇洗鸭河村数十村民在一片葡萄地里,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栽种魔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期以来,紫云自治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的指示,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发展新型工业、振兴美丽乡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开创绿色紫云新时代。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紫云自治县以党建为抓手,以党建的思维引领广大党员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搞好新时代农村工作实现乡村振兴人民幸福为目标,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系统,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3月15日,紫云自治县组织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县直机关开展基层党建集体调研,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县党建工作,打造特色亮点推广典型经验,加强学习交流,推进党建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调研组一行首先到板当镇小寨关村考察、了解小寨关村在加强基层党建组织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安顺供电局驻小寨关村第一书记李敬就该村在加强基层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中,针对全村户建党立卡贫困户设置“连心卡”和发放“贴心盒”,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做明白人,让包保人履职尽职,切实加强建党立卡贫困户精准管理,精准扶贫,开展“双心服务”。该村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搞起了养牛、养猪、蔬菜、鱼塘等扶贫产业,让群众步入增收脱贫致富好路子。
随后,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白石岩乡湾坪村和格凸河镇羊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观看了白石岩乡湾坪村的生态牛养殖业和格凸河镇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五个三”机制推进情况。
通过开展基层党建扶贫集体调研,在彼此考察对比中寻找本乡镇、本县直机关单位的薄弱环节和工作差距,认真学习借鉴兄弟乡镇、县直机关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增强了建好本乡镇(街道办)、县直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现场观摩,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和科学化发展水平,努力把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班子建成群众满意、干部舒心、上级放心的党组织,快速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为振兴乡村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推动“三农”建设
紫云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年初以来,紫云认真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继续加强与亚洲鞋业协会的合作,加大力度推进猫营工业园区亚洲鞋业城的发展,鼓励和支持鞋企在乡镇开设加工坊,解决农村贫困村民就近就业问题。自去年秋季以来,鞋业城鞋企陆续在坝羊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火花镇、猴场镇等地开设了加工坊。
“我家居住的猫营镇龙场村大白岩组属岩山地带,土地较少,严重缺水,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工。以前,我们到广东浙江沿海一带打工,离家远照顾不了家人,现在家乡有事情做了,必要时,下班后还可以回家看看。”在猫营工业园区欧莉莎鞋业公司上班的杨玉清说。
“党的政策好,不仅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还解决了我们的就近就业问题。”同样在欧莉莎鞋业公司上班的周廷敏说,她家于去年9月入住猫营园区内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丈夫多病,一个孩子就读猫营小学,她在欧莉莎鞋业公司上班,一个月收入元左右,温饱是不用担心了,让她担忧的就是丈夫的病情。
为服务好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和贫困村民就近就业难问题,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人社局联合移民局、产业园办等多个部门举行了多场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与县内外企业保持沟通对接,畅通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全部落实稳定就业,促进贫困村民有事做能增收。
科学把握“三农”工作目标。紫云继续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入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差距,继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
统筹抓好“三农”工作任务。紫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领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年初以来,走进紫云的乡村、院坝、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是县乡干部和省市派驻的驻村干部的身影,他们或做宣传引导、或实地调研指导,增强广大贫困群众走出贫困实现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全力补齐发展短板
3月19日,记者走进火花镇洗鸭河村,数十名村民在葡萄基地里割草、翻地、播撒魔芋种子等,该村今年计划套种魔芋亩,目前有40多户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5万元特惠贷和1万元产业到户资金参与到魔芋套种产业中。
同样,在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干水井村一带,村民们正在抓时期培育红芯红薯苗。
紫云高度聚焦脱贫攻坚,全力补齐小康发展短板,为打赢产业扶贫硬仗抢时期抓春耕备耕,重点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精品水果、红芯红薯、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林下套种、葡萄园套种等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近日,记者在格凸河镇旁如村、宗地镇大地坝村等地发现,不少工人正在加紧建设乡村组组通公路。
通组路就是贫困村寨的致富路,为了让每个“组组通”项目早日建成,今年初以来,县交通局工作人员深入每个“组组通”项目建设点,督导工程施工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确保每条通组路的工程建设质量。
据了解,自紫云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以来,去年全县共完成通组路建设公里。今年计划完成“组组通”公里,力争在6月30日前提前完成。
为全面推进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彻底改变贫困地区交通状况,加快推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有效缓解农村饮水安全困难,紫云快速推进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组组通”建设项目、黄家湾枢纽工程建设,打冲沟水库工程建设。
在位于五峰街道办磨南村潭六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处,工人们正在加紧装修墙面和安装水管、电线、网线等配套工程,该安置点共有安置房25栋套,来自全县各乡镇的6人贫困村民将在下月开始陆续搬迁入住。
为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硬仗,让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村民早日入住新居,紫云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同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将在集中安置房旁建设加工坊等。
紫云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咬定目标、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立足资源禀赋扬长板抓短板,确保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取得成效。
深化农村产业革命
在大营镇尅(座)百(花)公路沿线的星进、大营等村路段两边,搭建起了不少的大棚。据了解,这些大棚是用来发展食用菌、蝗虫养殖等产业的,近段时间,大营镇抓住低效益的传统农作物玉米还未下种的时机,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发展高效益的中药材、食用菌、生态鸡等产业。
同样,在坝羊镇茶叶产业园区,数百名采茶人正胸挂小篓,背着背篓,麻利地采摘着今年的首批明前茶。近年来,坝羊镇走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引进众宜茗山、土红坡、紫丰、映红四家茶叶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镇8个行政村中7个行政村成立有一个或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共有茶园亩,预计今年进入采摘期的茶园1万余亩,需要采茶工人数千人。茶产业不仅为农户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还为一个地方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每到采茶季,漫山遍野的采茶人与绿油油的茶园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紫云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任务,强化市场引导,加快扶持力度,完善产业体系,多方促进农民增收。整合各类资金,大力实施水利灌溉、道路路网、冷库物流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红芯红薯地窖储存、蔬菜保鲜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结合不同乡镇区域特点,依托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强化产业造血功能,着力增加群众收入,为脱贫提供持久稳定的动力支撑。规划在惠兴高速、安紫高速、省道等干道沿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广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
在大营镇,今年拟建个生态鸡棚、个食用菌棚,完成亩魔芋种植面积;并结合岩山地带特点,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白芨、观音草、山豆根等中药材产业,将全镇5万多亩土地中的3万亩以上来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把大营镇建成一个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小镇。
今年,紫云将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低效益的传统农作物玉米等的种植面积,计划全县种植2万亩丹参,建个以上食用菌大棚,种植万棒菌棒,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继续扩大蓝莓、茶叶、红芯红薯、低热河谷蔬菜等品牌农业产业的种植规模。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动员引导、调研指导,抢时间、抓生产,争取开门红,确保今年全县实现3万人脱贫,30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乡镇出列的目标。(来源:安顺日报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