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退休田园生活十三育苗十题 [复制链接]

1#

我的退休田园生活(十三)

育苗十题

现在已到春耕季节,我想把我这6个月以来催芽育苗的成败经验归纳一下,分享给大家;想到哪写到哪,一家之言,错谬之处,谅勿见笑。

1.种子处理,杀菌消*——消除后患

网友们要种什么菜,一般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催芽育苗”这个关键词,就能找到一些相关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会首先说到,怎么在下种前进行种子处理,譬如晒种、烫种、浸种、催芽方面的一些知识与技巧。

白菜、青菜、萝卜、生菜、油麦菜之类的蔬菜,种子在一年四季发芽都很容易,所以基本上就不需要考虑催芽的事情,直接下地播种就行。

我刚学种菜的时候,都是直接跳过对种子进行杀菌消*的程序,后来发现长大的蔬菜,常常会出现莫名的病害后才明白,种子的胚胎中,可能携带菌或病*,在蔬菜生长时,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繁殖与传播,给蔬菜带来病害。所以,减少蔬菜病害的第一步,就是给种子进行杀菌消*。

对种子进行杀菌消*常用的是物理方式的烫种和化学剂的浸泡。烫种用到的水温一般都在55℃,高低不要差过5℃。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是用手握拳伸入水中,感觉很烫但还能忍得住的一种温感;烫种时间一般是15分钟,保持15分钟的55℃就够了,

然后让它自然冷却,进入下一道常温浸种工序。

教科书或种植户进行的化学剂杀菌消*有点复杂,他们往往会根据蔬菜品种易受什么病害来决定选用什么样的化学剂,我们个体户可以把问题简单化,譬如我只用高锰酸钾这一种化学剂,为什么呢?第一,它是一种无机化学品,不会对蔬菜造成任何有害残余;第二,它能杀死已知的大多数菌和病*,通用性好;第三呢,高锰酸钾中的钾和锰元素,本身是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

我一般用吃饭的碗或广东人喝汤用的盅来杀菌消*和浸种,番茄育种时,我可以同时使用3~5个盅来处理不同品种的番茄种子。用高锰酸钾浸种时,将高锰酸钾溶液倒一点到瓶盖里,再将瓶盖里的溶液倒一滴到盅里,这样比较容易把握好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不致过高。

2.浸种——唤醒睡着的种子

浸种是为了出芽快、出芽率高以及出芽齐,当然白菜、萝卜这些出芽容易的种子可以跳过这一步,直接下地播种就行。

一般说来,蔬菜种子发芽适宜温度比较高,出芽后温度可以适当降低,当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时,要求的环境温度才再次提高,也就是两头高中间低。有些蔬菜种子在低温下也能发芽,但是出芽很慢,也不整齐;温度过高,则根本不发芽,时间一长就烂死了。

所以冬春茬种子催芽,需要在温度较高的室内进行,这样可以提前育苗,到了环境温度适宜的时候再移植到地里,就等于是抢前了一个季节,譬如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现在都是大棚温室在冬末春初的时候育苗,到了3月下旬开始春耕的时候种到地里,就能很快开花结果了。

浸种一般都是12~24小时,不宜过长,浸种时间过长会烂种;有些种子要比12小时短一些,譬如只需要4~8小时,番茄就是。种子的外壳越坚硬,浸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浸种的目的就是为了软化种子的外壳,使包裹在外壳里的胚胎受水而萌动;但种子一萌动就需要呼吸氧气,如果继续浸在水里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所以浸种的容器中,水不要装得太满,只要高过种子尺寸的1~2倍水位就可以了。

有些蔬菜浸种的时间不太好掌握,譬如韭菜,浸种时间过长,浸种的时候就可能出芽;韭菜芽特别脆弱,出了芽的韭菜种到地里,不容易成活;但浸种时间太短的话,种子下种后十天半个月不破土出苗,在这段时间里苗床过干过湿都容易让韭菜死种而失败。

3.催芽与育苗盘——种子孵化

浸种以后,将种子从水里捞出,有些蔬菜种子可以直接下地播种,有些则需要继续用各种方式催芽;我的建议是,去淘宝买一个这样的育苗盘,操作起来比用纸巾、纱布什么的简便多了。

带盖的育苗盘,我一口气买了三个,闲时还可以用来种水培芽菜

这种带盖的育苗盘保湿效果特别好,因此需要时常注意,不要让种子长时间处在高湿的状态下,一天中揭几次盖子让它们透透气,如果过湿就把底盘的水倒干净,等种子稍干后再加水;冬春的时候,底盘可以加暖壶里的隔夜开水来提高温度;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冲洗掉种子外壳腐蚀后附着在种子身上的粘液。

一般都要等到种子在催芽的过程中30~80%的种子出芽或露白后下地播种,主要看种子出的芽坚强不坚强,譬如南瓜的芽十分坚强,出芽后早一天迟一天种都没问题,但芹菜就不一样了,芹菜种子小,用细土或草木灰伴着撒种才容易撒匀,但出芽了的芹菜种子就不好再拌细沙或草木灰了。尺寸大一些的种子一般是一个一个下种,穴播或行播,可以等出芽以后再播;尺寸较小的种子往往是散播,而且芽很脆弱,所以一旦露白就要下地播种。

注意,种子出的芽往往是将来出苗的根而不是叶,所以尺寸大的种子一个一个种的时候,芽要朝下而不是朝上,水平方向也没问题。

4.育苗土和穴盘——给种子一个家

现在有很多人都从网上买育苗土,买来的育苗土我用过后觉得有问题,就是太蓬松了,对苗的支撑性不够好,苗容易被风吹倒吹歪,扶都扶不正;所以我都是自己配育苗土,在花盆的底下打好渗水孔后,垫一层剪短的茅草,在茅草上覆一层河泥,它的保肥保水性能好;其上再覆一层拌匀的河泥或熟土、营养土、羊粪以及磷、钾、钙肥甚至厨余垃圾,在面上约5厘米厚,覆盖一层拌匀的营养土、河泥或熟土,等发芽或者露白的种子播下后,以筛细的草木灰加一些细土作为盖土,浇水、保湿。在室外做苗床育苗,道理也基本上是一样的。

穴盘就是连在一起的育苗杯(孔),我刚学种菜的时候用过,现在已经全部被长方形的花盆代替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冬春在花盆里育苗,室内室外搬进搬出方便,穴盘就很不方便;穴盘的优势是带土移栽不伤根;但花盆育苗其实也一样,你可以把花盆端到田间地头,一样能实现带土移栽。对于像芹菜、香菜、韭菜之类每育一次苗至少好几百粒种子来说,要一粒一粒种到穴盘里也不现实。

5.用种量——抖手的学问

初学者最难的一件事,是多大的苗床或者多大平米的土地用多少粒种子,说实话我也没掌握好这一点。初学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播种过密,这也是我最常犯的错误之一。

这个问题难就难在种子的出苗率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就会多撒些种子,保证出苗多,而且苗还小的时候,播种过密的问题也不容易被发现。

播种过密的害处,要大于播种过稀;播种过稀虽然浪费了土地,但至少出了的苗个个都很健壮;播种过密的话,所有的苗都会长不好,不是高脚苗就是*叶苗,这么多子孙挤在一起抢阳光和土壤的养分,大家都活不滋润。

如果你能预计出苗率的话,估计可以根据你要移栽定植的株数再加一个保险系数来决定用种量;但一般都是试错法,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累积一定的经验后就是凭感觉了。

出苗过稀,随后或许可以补种;出苗过密后怎么办?功夫做得细一点的话,用镊子拔,粗放一点的话,就是下狠手直接用手揪了,一个老农告诉我的办法是,用小铲子在出苗过密的地方划格子,被铲子划过的苗死了,就能给其他苗腾出空间来透气。

买种子还要注意种子的生产期,新种子出芽率高,放一年再种,出芽率往往会大幅下降,所以种子还是随用随买为好。

6.行距与株距——植物的容积率

种子播种入地的方式分穴播、行播和散播。

穴播就是在地上等距离挖坑,把种子放到坑里播种;豆类种子大多不需要催芽而直接穴播,茄果类、瓜类种子既可以直接穴播,也可以催芽育苗后移栽;萝卜一般不需要催芽,可以穴播或行播,但不适合移栽。大多数叶菜,如白菜、青菜、菠菜、茼蒿、生菜、油麦菜等,基本上是散播育苗,等苗长出3~5片真叶后移栽,也可以不移栽,等苗长大可食用后以采收的方式间苗。

行播是在做好的畦面上开浅沟,南方人叫“打行”,一畦打数行,种子撒播在浅沟里;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就是行距,在同一行里,苗与苗之间的距离就是株距。开沟打行是为了出苗后的浇水施肥,但北方人大田种植有可能不是打行而是起垄种植:垄,顾名思义就是“隆起”的土,种子或苗是种在垄上而不是沟里;垄与垄之间是很宽的畦沟,将水放入畦沟里,实施漫水浸灌。

无论穴播还是行播,简单地说,横向的就是行距,纵向的就是株距,当然反过来也不是问题。行距一般比株距要大一些,主要是为了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方便。

行距和株距,是植物长成后的植株要占用多大的周边空间来决定的,我们如果以前没有种过这种蔬菜,不知道它们会长成多大,那么就看种子的包装,基本上会有行距与株距的说明。

7.喜光与厌光,和种子盖土的厚薄

有些蔬菜种子在萌发的时候喜光,有些厌光,有些则对光无感。喜光的种子一般都比较小,种子自身携带的能量不多,需要光的能量来触发种子的萌动,如胡萝卜、芹菜、茼蒿、生菜、甘蓝等,许多花的种子也是;喜光的种子散播后要轻轻压实,盖土要薄,一些花种子甚至都不需要盖土。

白萝卜、茄果类、瓜类、豆类和葱韭大蒜的种子则大多厌光,这些种子覆土就要厚一点,一般是种子尺寸的1.5~2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葱和韭菜的种子厌光,但它们的芽很纤细,韭菜的芽甚至是弓着破土的,所以破土能力很弱,盖土不能太厚,这时候就需要在种子下种后盖上一层干草、稻草、秸秆等遮阳,我用的是山上割来的茅草,茅草的好处是茎秆笔直,不会像稻草那样软塌在畦面上,从而给种子幼芽破土留出一定的空间。

冬春育苗用草木灰盖土,可以给种子保温,草木灰也起一些杀菌消*的作用,但我的经验是,不能只用草木灰盖土,否则下雨或浇水后种子很容易露出畦面,或者因为盖土过薄,造成种子戴帽发芽,即种子戴着自身的壳破土,影响其光合作用。对于盖土较薄的种子来说,草木灰吸湿,很容易使种子落干,打断发芽进程。

8.苗期浇水——水和氧的平衡

种子在整个催芽发芽的过程中都要保湿,因此出苗前都需要保持苗床湿润,除了雨天和阴天,差不多每个晴天都需要浇水,如果浇水次数多,每次都是湿一湿畦面就够了。种子发芽的时候不只是需要水分,它还需要氧气来呼吸,所以过湿就会阻碍种子吸氧,导致种子死亡;我在芹菜育苗上失败多次,大多数原因都是雨水过多造成的;过干也不行,过干时间长,容易打断种子的发芽进程,而且这个进程还不太容易恢复。

小苗破土后,差不多也还是需要每天浇一次水,但浇水的频次要逐渐减少,看畦面的干湿度来定。小苗长出真叶后,畦面要见干见湿,即干一段时间,湿一段时间,浇水频次减少,但浇水量要增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水渗入到地下深处,诱导小苗把根扎深一点。夏天尤其需要如此,因为水能降低地温;根扎深一点,吸收的养分也更多更完整。

初学者很容易浇水过频过大,种子泡在水里容易坏死,小苗浸水时间过长,容易发生*叶。浇水的学问,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只有慢慢积累经验。

9.苗期施肥——悠着点儿

种子出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长出2~3片真叶之前,都是不需要施肥的;有些种子自身的胚胎里带有养分,育苗土里也施入了一定的肥料,所以在长出真叶之前,都是不需要追肥的。

长出2~3片真叶后,我的感觉是,这时候小苗需要补充养分,但其根系还不发达,不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分散的养分,因此需要施入一些速效氮肥,最好莫过于加清水稀释后的10%人尿,随着苗的长大,可以逐渐提高到20~40%的浓度。人尿性烈,见效快,但也容易烧苗,必须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腐熟,而且要把握好度,少量、多次;羊粪性平,作用缓慢而持久;猪粪对改善土壤最有帮助,用作基肥(底肥)最好。

蔬菜需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线的,即随着植株的长大,需肥是等比例上升,叶菜大概率是这种类型;另一种是S曲线的,早期需要施肥,中间有一段时间不需要追肥,等到它们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阶段阶段后,就需要重施追肥,这种蔬菜的食用部分往往是薹(如红菜薹)、地下的块茎(如萝卜)、以及果(茄果、瓜和豆)。

10.移栽、缓苗及存活率——生命是顽强的

移栽又被称作定植;苗要长到多大才能进行移栽呢?

一般说来,等苗长到3~5片真叶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但这很不绝对,小一点或者再大一点移栽,活过来仍然是大概率事件。我前面说过,我常犯播种过密的错误,因为播种过密,苗挤在一起活着,那还不如给它们早点挪挪窝,让它们早点独立生活。

白菜、青菜、芹菜等许多叶菜,都是移栽以后先缓一下苗,然后比不移栽的苗长得快更大。移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按要求定好行距和株距进行移栽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既不过密,又不过稀。育苗用的苗床要求比较高,譬如土坷垃越细越好、土壤越疏松越好,移栽的话,基本上就不用这么讲究了,新开地都行。

移栽前,苗床要先浇一遍水,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送嫁水”,主要目的是让苗在挪窝之前先吸饱水,同时使苗床的土软化,便于带土移栽。活性好的蔬菜种类比较多,有一些蔬菜甚至在移栽前不仅不需要带土,而且还要梳理剪短一些过长的根,譬如韭菜;树苗就更是如此了。

用于定植的地块最好也是头天先浇一遍水,移栽当天,根据蔬菜的需肥特点施入基肥,用一把小铲子挖坑把苗种下去,苗的四周轻轻压实,移栽好后也要浇一遍水,叫定植水,之后差不多每天都要浇一遍水,夏天高温季节则至少需要两遍,早上一遍,傍晚一遍。

定植后,有3~7天的缓苗期,这段时间植株可能会站不直,叶子耷蔫下来,但只要作为植株生长点的心叶正常竖起,问题就不大;许多菜苗眼看着像是要死了一样,但最后还是能活过来。在活过来即缓苗期结束之前,不能施肥,缓苗期结束后,施肥也要稀薄一点,以防烧苗。

缓苗期结束后,就要少浇水,主要的目的还是前面说的,促使植株往土壤深处扎根;浇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而且一次浇透。

缓苗期的长短取决于天气和气温,阴雨天移栽,苗容易缓过劲来,缓苗期就短,冬春季节移栽,我感觉缓苗期也要比秋冬季节短一些。

10+1.附加题——催芽育苗最重要的三件事

耐心、耐心还是耐心!

种子不发芽,苗长不大,常常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对,或者不够用心,而是温度、温度、还是温度!温度对植物来说,是比养分和阳光更重要的因素,因此传统上的农业都是靠天吃饭,现代农业有了大棚和温室,我们才有可能吃到反季节的蔬菜。

本篇术语词汇表

子叶与真叶:常见蔬菜绝大多数都是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刚破土出苗时吐出的两片叶子叫子叶,各种蔬菜的子叶都很相像,但随后长出的叶子,就显出了蔬菜各自的特征,叫真叶。

间苗:指的是把出土的苗拔掉一些,让不断长大的植株有充足的空间继续生长。

基肥(底肥)与追肥:基肥是播种前翻耕时施入地下的肥料,一般用有机肥混合一些磷、钾、钙、硼的化学肥料;追肥是植物出苗后在整个生长阶段需要追加施入的肥料,包括叶面肥。

茄果类蔬菜:包括茄子、辣椒等,都属于茄科,但最重要是:番茄,即西红柿;还有你想不到的:土豆,也都属茄科,所以种过土豆的土地不适合种植番茄。

白萝卜和胡萝卜:虽然都叫作萝卜,但它们不只是颜色不同而已,胡萝卜不属于萝卜属,甚至与白萝卜不属于同一个科,白萝卜是十字花科,胡萝卜则属于伞形科,它们在植物分类上的差别,比白菜和芹菜的差别还大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