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说丰收,稻花香里话小康。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上半年,广西农业频频传来喜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9%,创23年以来的新高,两年平均增速5.4%,排在全国第5位。金秋九月,从南到北,从“海”到“边”,从大山深处到田间地头,八桂大地处处欢歌笑语、果蔬飘香、稻穗金黄。
桂林市灌阳县有2万多户水稻种植户,耕种稻田10万多亩,近年来,水稻种植成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村民何亨志自年开始种植超级水稻,最高时亩产达到1吨。如今,他看着今年刚收获完成的多亩超级水稻,心里乐开了花:“今年收成平均有斤一亩,亩16万(收入),但是这个是毛收入,纯收入6、7万块钱。”
在靖西市龙邦镇那坡村,龙邦公路口岸获批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的消息为当地农户增添了信心。在福建打工多年返乡创业的那坡村致富带头人张开德,带动群众种植珍贵中草药“山豆根”,销路也越来越广:“目前,销往国内国外都有,主要销往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国家。”
在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的“惊奇”也在延续。螺蛳粉的火爆带旺了上下游产业链。如今,山上是竹海,地上有豆角,田里有稻螺,整个柳州建设了50多万亩原材料种养殖基地。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的村民覃巧春是村里第一个养螺蛳的人,35亩的螺田,每亩能让她收入近元:“螺蛳不愁卖,还有螺种补贴。现在政策这么好,那我们就先试一下。第一年我们就有螺蛳卖了,那一年我们每个人都能分到2、3万块钱。”
同样,在桂林的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这里的亩葡萄大面积成熟,一串串葡萄挂满枝梢,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当地村民王德利:“今年是丰收年,产量高,亩产一般有-斤,我家种了12亩,1亩地可以有1万块钱(收入)。”
记者邓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