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篇》
带有秋金收敛的疮痈外用良药
爷爷说,最常见的敛疮生肌,有助于疮肿消脓长肉的是什么药呢?小指月说,白蔹跟白芨。特别是白蔹,能清热解*,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本草衍义》上说,白蔹、白芨,古今服饵方中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须而行。所以《鸡峰普济方》中有个白蔹散,专主敛疮,用白蔹、白芨、络石藤各半两,晒干打粉,洒在疮上。
爷爷又说,为什么叫白蔹呢?小指月说,去采药时,这白蔹皮虽然赤黑,但肉却如同芍药,根如白芷,这是草木药中极善于收敛疮肿的。所以白蔹,顾名思义就是行秋金敛收之性,让疮肿结散*清,肌肉收敛长回去,而不会暴乱开来。所以《本草经疏》称白蔹乃疔肿痈疽加外用要药。
老先生又说,指月要多从草药的地方别名去思考,比如这白蔹又叫见肿消,为什么呢?小指月说,我明白了,各类无名肿痛或跌打损伤瘀肿,用这白蔹捣烂外敷,能够让疮肿收敛平复下去,所以外科方中有个治扭伤瘀肿方,就直接用两个白蔹,拌点食盐捣烂外敷。
爷爷又说,毕竟白蔹是清热解*之品,所以你阴疽疮疡,塌陷不起的,就要少用。小指月说,知道了,爷爷,像阴疽塌陷下去,我们把它托起来扶起来都来不及,怎么会再用这些凉利药,把它消下去,敛下去呢?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李东垣曰,白蔹涂一切肿*,敷疔疮。
《备急方》曰,烫火灼烂,用白蔹粉敷之。
白蔹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苦,微寒。
归心、胃经。
清热解*,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疠,水火烫伤。
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中医故事——《蒲公英篇》01(乳痈要药蒲公英)
中医故事——《蒲公英篇》02(治肋胀*疸)
中医故事——《蒲公英篇》03(养胃五点)
中医故事——《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篇》1
中医故事——《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篇》2
中医故事——《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篇》3
中医故事——《土茯苓篇》01(单味土茯苓汤治梅*疮)
中医故事——《土茯苓篇》02(取象悟药)
中医故事——《土茯苓篇》03(治顽固头痛)
中医故事——《鱼腥草篇》01(不吃药也治病)
中医故事——《鱼腥草篇》02(洗肺污垢)
中医故事——《金荞麦篇》01(净肠草,金荞麦)
中医故事——《金荞麦篇》02(治肺脓疡)
中医故事——《败酱草篇》01(治腹痛痢疾)
中医故事——《败酱草篇》02(产后血滞,败酱可下)
中医故事——《红藤(大血藤)篇》01
中医故事——《红藤(大血藤)篇》02
中医故事——《红藤(大血藤)篇》03
中医故事——《射干篇》喉痹咽痛要药
中医故事——《山豆根篇》解咽喉肿痛
中医故事——《马勃篇》善清肺热,咳嗽,主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中医故事——《青果篇》01青龙白虎汤
中医故事——《青果篇》02青橄榄
中医故事——《木蝴蝶篇》01.肝胃气痛咽喉不利
中医故事——《白头翁篇》治热*血痢
中医故事——《马齿苋篇》01.药食兼备的痢疾良药
中医故事——《马齿苋篇》02.外敷治肛周囊肿
中医故事——《鸦胆子篇》治痢疾又能腐蚀鸡眼
中医故事——《地锦草篇》会流白色乳汁
中医故事——《委陵菜篇》天青地白与龙牙虎爪
中医故事——《翻白草篇》药理背后是人体之理
中医故事——《半边莲篇》不怕蛇的半边莲
中医故事——《白花蛇舌草篇》就缺一把金刚钻
中医故事——《白花蛇舌草篇》学活白花蛇舌草
中医故事——《山慈菇篇》耳鼻喉科医生的疑惑
中医故事——《千里光篇》一世不生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