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验方高烧,强制打压没用,釜底抽薪 [复制链接]

1#

发烧,也叫高热。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

最常见的就是伴随感冒而出现的感冒发烧,我们也称为外感发烧。还有一个就是积食(宿食)引起的发烧。积食引起的发烧在小孩中非常普遍。

今天在这里不聊儿童的发烧,主要说一下成人的外感发烧。儿童发烧,另外再专题来聊。

感冒发烧的表现,如果我们自己仔细去观察细致的去体会,就会发现,感冒发烧的时候,其实是身体发冷颤抖,同时体温升高。发冷的同时,一定是同时,体温升高了,全身颤抖,或轻或重。这是感冒了,感冒是由外邪侵入身体引起的,那么外邪进入身体后,身体就会自动产生排异反应,就是要把这些外邪的邪*向外排,通过什么途径排出去呢?就是通过体表、汗腺排出去。那为什么身体会发烧呢?因为体内在“打仗”,外邪要进来,进来了还想往里钻,不想出去,而身体就是要把它们赶出去,这样一来一往就打起来了。打起来了之后,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就产生了高热,就发烧了。

谁要是在这个时候用冰袋、用化学药品镇压患者的体温,破坏和阻止他发烧的过程,那就是迫害身体本能的排异反应。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退烧”,退了没?并没有,只是暂时压制了而已。

古中医的治疗思路,不是强行打压压制,而是釜底抽薪,断根治本。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治疗发烧的民间验方。

首先分享的是外感发烧的通用方,内服药:

[方药一]

青蒿15-30克,银柴胡12-15克,白芷6-10克,辛夷6-10克。

加减:全身胀痛比较轻的加秦艽10克,葛根15克;全身胀痛严重的加羌活10克,独活10克;咽喉肿痛的加山豆根10克,桔梗6克;咳嗽的加杏仁10克,川贝母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3次。(症状轻就用小剂量的克数,症状重就用大剂量的克数)

疗效:治疗例,除1例药后出现鼻衄,中途改用其他药物之外,其余病例都在服药1剂后痊愈,治愈率99.1%。全部病例基本都在药后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最快服药后4-6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且不再回升。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年第3期。

[方药二]

柴胡30-50克,*芩10-20克,半夏10-20克,人参10克,常山10克,草果10克,甘草5克,生姜15克(2-3片),大枣10枚。

加减:头痛严重的加川芎10克,藁本10克;全身关节痛得严重的加麻*3克;咳嗽的加杏仁10克,陈皮10克;大便干燥的加大*5克;腹泻腹胀的加干姜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3次。首次服用后加衣加被躺床上捂着让身体出汗,如果第一次喝之后没有出汗,第二次喝再继续捂被出汗。如果第一次喝了后出汗了就不要再继续出汗了。10岁以下小儿用量酌减。停用西药和其他支持疗法。(症状轻就用小剂量的克数,症状重就用大剂量的克数)

疗效:治疗例,1剂热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52例,2剂的24例,3剂的22例,3剂热不退的有2例。体温下降后都没有回升。

来源:《天津中医》年第5期。

对于不想喝中药,

或者不方便喝中药的患者来说,

我们可以考虑外用的方法,

这也就是中医外治法。

接着分享的是外感发烧的外用验方:

[外用方药]

芭蕉根克,食盐30克。

用法:将食盐与芭蕉根一起捣烂如泥状,外敷在中庭穴、鸠尾穴、巨阙穴等三个穴位上,用薄膜覆盖上外用胶带固定。干后可多次更换,直到体温降到基本正常为止。

疗效:用本法对94例高热患者进行降温,一般敷后2小时开始见效。

病例:潘某,女,70岁。外感高烧达40.2度,头痛,恶寒,脉浮数。经用本法降温,用药后5分钟患者感觉舒服,当日共更换药5次,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次日一切如常。

备注:此方适合外感高热,可单用此法治疗降温。

来源:《卫生革命》(广西玉林)年第1期。

然后,

分享的是包括外感发烧在内的由各种疾病引起的高烧不退的验方:

[方药/内服药/各种疾病引起的高烧]

板蓝根30克,葛根30克,山豆根3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大*6克,藿香10克,红花10克,全蝎10克,钩藤2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各种疾病引起的高热不退。

说明:本方前9味是李凤林老中医所创的五根汤,用于治疗感冒或者肺炎引起的高热有较好的疗效。经临床多年实践又加全蝎和钩藤以熄风灭火退热,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扩大了应用范围,临床上有效率在90%以上。

来源:个人经验方。由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院中医科高喜源先生在90年代初献方。

最后,

再分享一种发烧的情况,

就是患者外感发烧了,

但是治疗了好几天还是高烧不退的验方:

[方药/内服药/久治数日而高烧不退]

桂枝9克,白芍9克,生石膏30克,玄参9克,甘草9克,白薇15克,葛根15克,柴胡10克,大枣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热病急症,以高热自汗,轻微恶寒,神志不清,嗜睡不语,舌苔*燥,脉细数无力为主要症状者。

说明:本方可治疗外感热病,经西医抗菌消炎输液以及对症治疗数日未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中医辨证为邪入气分,高热不解,汗出伤阴,表证没有去除。本方将伤寒、温病的治法融于一炉,具有清解寒热、通阳敛阴的作用。本人在临床中,每遇此症,只用2剂便热退神清。

来源:医院曹永发名老中医经验方,由医院孟庆荣先生在90年代初献方。

………………………………………………………………

[叮嘱几句]

凡是喝了中药出了汗之后,一定不要吹风,也不要急着洗澡,等汗出好了,用干爽的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然后换一身干爽的衣服就可以了。如果要洗澡,等第二天或者病好了之后再洗。洗的时候一定要洗热水澡。

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验方里有代表性的中草药

中草药的详细介绍将另外单独开辟栏目来说

■草果

别名:草果仁

采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

■芭蕉根

别名:芭蕉头

采收: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止渴;利尿。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丹*;崩漏;淋浊;水肿;脚气。

■白薇

别名:白马尾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性味:苦、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

[全文完\谢谢阅读]

本文涉及到验方知识的版权归属权益人所有,如权益人本人或家属对此有异议,

请联系本人协商解决。

[往期阅读]

民间验方▍流感不可怕,其实可防可治

民间验方▌普通感冒?真不是多大的事。狠狠的嘲笑它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