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抽动症我有一妙方,邪火一退,心神 [复制链接]

1#

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

有人问,中医治病,靠什么?我说,归根结底,靠的是中医思维。

谁接受和认可了中医的思维,谁就能读懂中医、学会中医。

现在,我给你说个小故事。你来看看,中医思维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占据着怎样的主导地位。之前接待了一个小患者,男孩,13岁。怎么回事呢?大概在半年前吧,这孩子就总是无缘无故地做出很多小动作。比如说耸肩啊,扭脖子啊,挤眉弄眼啊什么的。喉咙里,还总有一些奇怪的声响。

这是咋回事啊?家长就带孩子去看医生。医院,大夫给开了一大堆西药。结果吃下去,效果一般般。

此后,孩子开始发病严重,抽动动作越来越多,嗓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这可如何是好呢?刻诊,小患者舌红苔黄,脉滑数,面赤唇干,咽喉发红。就诊的时候,小孩精神和反应都还可以,就是不断地耸肩、扭脖子、挤眉弄眼。动不动还咧嘴似笑非笑。喉咙里发出奇怪的声音。

另外,小患者还口渴,特别想喝水,大便干结,2到3天排便一次。小便发黄,短赤。

了解到这些以后,书方一首——

连翘,黄芩,炒栀子,薄荷,朴硝,山豆根,射干,青果,玄参,赤芍,天麻,僵蚕。

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结果如何?患者服药以后,诸证有所改善,明显减轻,抽动的幅度和频率都下降很多。但是,口中依然有异响,脸发红,嘴唇干,总要喝水。至于说大便,患者当天服药后,立即排解两次。质地比较软。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再加生地黄,麦冬,继续服用。

最终,患者坚持服药后诸证悉平,抽动和声响全部消失,已经和其他孩子没有任何两样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里的学问。中医讲,热邪,是可以伤津液的。津液受损,无法濡养筋脉,这就会生风。风邪一吹,万物飘摆啊。所以,小患者在内风的作用下,有了各种抽动行为。

那么,该怎么应对热邪呢?

答案就是清患者的中上二焦,也就是肺胃之热,同时下泄大便,配合滋阴补液。如此,邪热消了,阴液充足了,内风也就起不来了。患者的问题自然解决。

来看其中的药物吧。连翘,清热入肺经,可以清肺热。黄芩,入肺经,是清肺热的要药。栀子,泄三焦之热。薄荷,清肺经风热。山豆根、射干和青果,入肺胃二经,可以清肺热利咽。赤芍清热凉血,玄参清热的同时还能滋阴。

天麻和僵蚕,主要是用于熄风。抽动,就是因为有风。有风,咱们就熄风。这是治标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朴硝、栀子、薄荷、黄芩、连翘几味药。它们其实就是古方凉膈散。凉膈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的功能是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专治上中二焦郁热。

其中,大黄和朴硝泄下通便,让热邪从后门出去。薄荷、连翘、黄芩、栀子清肺热。所以,这里用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抽动症,立竿见影。

小儿抽动症,看起来是疑难杂症。但中医对它的治疗,思维质朴而简单。一句化,就是生风了。所以,用清上泻下、去火滋阴的办法来熄风,就能治疗。思维,决定方式。而方式,又决定了结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