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秀美瀑乡焕新颜安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www.jk100f.com/m/

秀美瀑乡,振兴可期,一串串数据可以佐证……

过去的年,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67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4%。年,西秀区、平坝区按国定标准退出贫困,个贫困村按国定标准出列,6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摘帽,农民生活更殷实、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农业强则百业兴,农民富则民心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安顺农业书写了出彩的一笔,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秋意深浓,瓜果飘香,深秋的安顺依然绿意盎然,记者走进各县区,穿行稻田果园,走在乡间小道,感受安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脉搏”。

环境整治再造生态宜居新空间

“和原来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村民陈长友谈起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感叹道,五年来村民们的梦想成了现实。近年来,浪塘村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对近栋民居进行全面提升,重新规划建设富有生态性的“微田园”,改善了村寨交通条件和提高了空间通透效果,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等,让浪塘村这位“灰姑娘”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浪塘村的变化,只是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管理有序”的美丽小康寨为目标,全面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强化环境整治、深化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美丽农家”创建等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一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喝上清洁水,用上绿色环保的能源,走上干净平整的道路,有了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砥砺前行,山乡蝶变。漫步在田野乡村,昔日垃圾堆积、人畜混居、村道坑洼积水的“脏乱差”现象已难觅踪迹。目前,全市涌现出西秀区的浪塘村、鲍屯村、平坝区的塘约村、普定县的秀水村、镇宁的大寨村、高荡村等一批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等美丽乡村示范典型。截至年年底,全市共有个行政村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共创建了国家级美丽乡村8个,省级美丽乡村30个,市级美丽乡村95个,县区级美丽乡村个。

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新发展

在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多亩的金刺梨基地里,一颗颗个头饱满、色彩鲜艳的金刺梨已挂满枝头。对于大坝村来说,金刺梨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宝贝。

自年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大坝村扩大种植金刺梨,每年产量超过吨,产值近万元,同时村里还延长产业链,生产果酒饮料,每年都卖出30万瓶果酒,收入达到0多万元。“自从种植金刺梨,每年要收多斤,村里酒厂给我们收购价3元每斤,一年收入也有2万多元,还可以到酒厂和基地里务工,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坝村村民王顺珍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舞活“产业链”、打好“特色牌”,因地制宜,改种经济效益好、增收效益佳的蔬菜、食用菌、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并全力打造“茶山、果山、药山”,形成“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蔬菜种植达.58万亩,累计产量85.34万吨,累计产值20.1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户人;茶叶投产35万亩,累计产量0.79万吨,累计产值15.77亿元,带动贫困人口户人;食用菌达万棒,累计产量.5吨,累计产值.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户人;水果达82.58万亩,带动贫困人口户人;中药材种植品种52个,全市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44.21万亩,主要有生姜、花椒、山药、葛根、山豆根、中药材花卉等。

农旅结合拓展生活富裕新路径

今年国庆期间,在镇宁自治县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在古村之间,体验大山深处布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美的布依服饰让他们啧啧称赞,参与制作蜡染,享受田园风光,感受乡村气息,体验农家生活,尽享回归自然的乐趣。仅国庆一周,高荡村接待常规旅游团队共个,夏令营团队1个,散客、自驾游客人超过1人次,累计接待游客约人次。

田园变景点、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走进西秀区旧州镇山里江南旅游景区,千亩花海相继绽放,五彩斑斓的鲜花将景区点缀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走进坐落于西秀区轿子山镇的东方田园·世界花都,“耕”上田园景观,“种”出乡村旅游,满园色彩绚丽的花卉植物、错落有致的亭台水榭,让游客不禁驻足观看、合影留念;走进普定县城关镇陇财村,沙湾农业大观园内,游客们走进布依民俗体验馆,学一学织布,穿一穿布依族的百褶裙。

山水瀑乡,园林城乡,一个个生态风景区推动经济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串联成带,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持续创建,全市涌现出了大黑、大坝、九溪、秀水、桃子、三合苗寨、高荡千年布依寨等一批旅游热村和山里江南、九龙山森林公园、木城丽水等乡村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更推出了休闲赏花、亲子采摘、徒步露营、民俗体验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提升了旅游体验感,吸引了大批亲子游游客,乡村旅游扶贫惠民效果日益显现。年全市乡村旅游共计接待人数.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44%和46%。

新风正气焕发乡村生活新面貌

春风化雨润山乡,文明新风浸万家。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普定县陇财村,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乡风文明,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开展了以“诚信忠孝义”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文艺汇演、体育健身等活动,还积极开展“村头正能量”、十星级文明家庭、积德榜、身边好人推荐、书香门弟、孝悌之家、最美家庭等丰富多彩的评选活动,提升了村民的综合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不只在陇财村感受到了好的乡风民风,记者走进西秀区大西桥镇中所村,村支书吴剑告诉记者:“在建设过程中,让村民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文明同行,才能真正促进乡风文明。”中所村每年不仅会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建立积德榜、乡贤榜,倡导好家风好家训,还组建了爱心妈妈、明屯嬢嬢、义务治安、爱心助老、文艺宣传等12支志愿服务队,文明素质大大提高,全村风气全面改善,形成了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团结一致的新局面。

据了解,截至年,我市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4个,全省文明村镇25个;首批全国文明家庭1个,省级文明家庭11个。建立市级“十佳”家风家训示范基地10个,县级“十佳”家风家训示范基地75个,评选表彰了个市级乡风文明示范村。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了“传家风、晒家训、扬家教”等主题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有力促进了文明乡风和好家风的培育和传播;扎实整治了农村滥办酒席、赌博等不良风气,普定县探索出的整治滥办酒席“”工作法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简报》采用;积极推进了农村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来源:安顺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