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职教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xhc0st4x [复制链接]

1#

农村职教要面向农村服务农村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职教“弃农”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这又是我国农村职教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农村职教要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立足“三农”,转变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以专业设置为突破口,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B


        根据“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我国农村要在本世纪实现小康并向现代化迈进,必须依靠“科技含量”优势解决好“令人头痛”的农民增收问题,这就要求要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民素质有很大提高。提高农民素质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和推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职教“弃农”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办学意识不强,受眼前短期利益的左右,热衷于办“高价”而“时髦”的专业,致使涉农专业受到冷落。二是习惯于关门办学,涉农专业设置陈旧,农业短期培训不到位,实用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再加上不注重深入“三农”实际搞调查研究,难以找准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相互渗透融通的结合点,成了农村改革的“旁观者”甚至“门外汉”。三是教学管理上重升学、轻就业,有的地方基本上传承普通中学“应试教育”的套子重知识传授,轻专业技能培养,技术不精,难以致用;重教学,轻社会实践和创业教育,尤其忽视回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缺乏深入的参与和直接的信息反馈。四是特色专业建设未能真正步入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轨道,为“三农”服务的所谓“特色专业”出现断档,自然难以成为农民及其子女进行技术储蓄的“信用社”。


        应该说,农村职教目前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环境。首先,在我国农村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量的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推广运用,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不论是品种,还是质量、加工增值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缺乏竞争力。其次,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猛,曾经举步维艰的乡镇企业如今也已走出低谷。农村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但由于无一技之长,大量涌向城市打工,绝大多数靠出卖体力劳动挣钱谋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景况很不乐观。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掌握技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所以说,对农村职教而言,无论是生源潜力,还是专业开发方面,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看到这个大好形势,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面向农村办学,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一、转变办学方向


        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在我国农村大力实施结构调整,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建设,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农业生产已经步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工厂化加工,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轨道,农村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农、林、牧、工、商、运、建等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繁荣景象。但与此同时,人才匮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突出。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就要认清形势,调整思路,转变办学方向。立足“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克服脱离实际的办学倾向,改变传统的办法模式,培养农业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创新人才。


        二、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不仅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他们已经涉足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领域。农业生产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现在的农民已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逐步向未来的小农场主、养殖场场长、加工厂厂长等企业型农民转变。但要实现这个转变,他们不但要懂技术,还要会经营、善管理。要学会分析市场行情,预测市场动向,按照WTO规则和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因此,培养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是农村职教的培养目标。作为农村职教,必须分析农村新形势,明确培养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三、拓宽服务面向


        一是培训一批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如组织对乡、村基层干部进行*策法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对科技骨干开展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培训。二是全面提高现有劳动力科技文化和经营管理素质。对农村现有种植、养殖大户、乡镇企业经营者、农业经纪人,开展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商务信息等专业继续教育,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农村经营生产过程,搞好产学结合,直接把农科教结合提升到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层次,建立各种工业中心、技术中心、商贸中心等,向产业领域和市场领域拓宽学校的服务功能。


        四、降低服务重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学费普遍提高,使农村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求学、家长送读的积极性降低,学费支付能力明显下降。读书难,读不起书,成为许多低收入家庭子女放弃学习机会的原因。同时,因学费问题带来的就学困难也成为制约农村职教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这种情况,职业教育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应将面向中低收入阶层、面向农村及面向弱势人群作为调整方向,为中低收入家庭、为广大农民子女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吸收贫困家庭的子女入学。农村职业学校通过采用学分制、弹性学分制等招收初中毕业生,对贫困学生采用勤工俭学、贷款扶持等方式,保证低收入家庭及农民子女入学。这样,既增加了农村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又扩大了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


        五、立足农业产业化办专业


        农业的产业化带来了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其主体和基础是农户,其关键是科学技术和经营水平。产业链条中各层次各类型的管理、经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将对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下,农村职校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设置专业,培养农民。


            设置专业时,首先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经济、产业结构特色。要与当地产业布局相适应,变过去职业学校单一的以农业技术为主设置专业的做法变为以种植、养殖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为一体,农业技术与农业经营相结合进行专业设置。在课程设置上,以“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指导,把涉及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同时还要考虑到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从综合农业、多种经营的角度来增设农副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设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农村职教要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全面提高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